《仓颉》是一首以汉字创造者仓颉为灵感,探讨文字、语言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歌词。通过追溯文字的起源,隐喻了沟通的本质与情感的重量。歌词将仓颉塑造成一个在时间与自然中寻找符号的孤独者,其创造文字的过程被赋予神性与诗意的想象,如“天雨粟,鬼夜哭”的传说暗含文字诞生时惊天动地的力量。文字既是文明的基石,也是情感的载体,歌词中“一字一世界”的意象暗示了语言如何承载人类的悲欢离合。然而,文字亦有其局限——当情感过度充盈时,语言反而显得苍白,所谓“情深而词怯”。这种矛盾揭示了人类沟通的永恒困境:我们依赖文字联结彼此,却又常被困于词不达意的孤独中。歌词最终超越历史叙事,转向对现代社会的反思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文字被廉价消费,其最初的神圣性逐渐消散。而仓颉的形象则成为一种象征,提醒人们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——它不仅是工具,更是照亮文明与灵魂的火焰。整首作品既是对传统文化根源的追溯,亦是对当下人类处境的哲学叩问。

仓颉吉他谱仓颉吉他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