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传说》这首歌词以神话意象为载体,构建了一个关于永恒与消逝的寓言世界。开篇"青铜鼎上篆刻的咒文"与"褪色的图腾"形成时空对话,暗示着古老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的脆弱性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火把""月光"等意象构成光与暗的辩证关系,既象征文明火种的延续,又隐喻希望与绝望的共生状态。"断剑重铸时爆裂的星火"这一意象尤为精妙,将毁灭与重生压缩在瞬间的视觉画面里,揭示历史循环中暴力的美学表达。副歌部分"传说在舌尖融化"运用通感修辞,将抽象的文化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味觉体验,暗指口述传统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与变异。歌词后半段出现的"沉入海底的城池"与"沙漠里发芽的铜铃",通过地理空间的极端对立,展现文明遗迹在不同环境中的存在状态,其中铜铃发芽的超现实描写,赋予金属以生命张力,暗示文化基因的顽强再生能力。整体来看,歌词通过碎裂的史诗意象拼贴,探讨了集体记忆的建构本质——所有传说都是当代人对历史的想象性重构,如同歌词结尾"风化成一捧会说话的沙",最终揭示记忆载体终将消散,唯有叙事本身永恒轮回的哲学命题。